教法指导|如何讲一堂完美的课?这3个方法, 值得每位老师一试!
如何营造让学生赞不绝口的上课氛围?其实并不难,它不在于你是否是最优秀的老师,而在于你有没有最独特的讲法。对于特别是新教师而言,怎样讲课才算一节完美的课堂?
”“一节课应该怎么上?”。这是一个教师职前准备不足、职后发展失之偏颇的命题。坦率地说,我们的师范教育接地气不足,给学生的是很多教育的原理,而围绕“上好一节课”的实践能力,师范大学重在方向的引领,缺乏能力的训练。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,又进入了“教无定法”的认识误区。
“教有常法,教无定法,贵在得法”,是有逻辑顺序的。
“教无定法”在完整的语言环境里,毋庸置疑是对的。然而一个师范生由自然人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,不是跳过“教有常法”探索“教无定法”的过程,而是先要走进“教有常法”,然后淡出“常法”,才能进入“教无定法”的境界。
当教的“常法”和个人的特质结合起来,这样的老师就具备成长为当代教育家的基础和潜质了。
对课堂“常法”进行彻底的本质探寻,才能避免在一节课怎么上的问题上陷入苦恼的深渊。
三个维度决定一节课应该怎么上
第一个维度是教材。教材承载教学内容,教学内容决定这节课应该怎么上。
第二个维度是学情。教学目的指向学生,实现教学目的要搞清学情,不知道学生在哪里,只追求学生到哪里,何谈有效教学?
第三个维度是教育的时代特点。不同的时代教同样的内容,教同样年龄的学生,教法相同还是应该不同呢?农耕经济时代一节课如何上,与工业经济时代、移动互联网时代相比较,有同也有异,同的是教材内容,不同的是社会发展、科技进步对接班人的不同要求。
中国的课堂教学,书本中心的味道很浓,从目前的课堂呈现来看,三个维度中,教材决定一节课怎么上相对比较清晰,学生在哪里、时代特点要求到哪里,这两个维度都有所忽略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是教书而不是用书教。那么如何上好一堂完美的课呢?
第一个突破口:课堂调控
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
作为课堂把控者,能够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,授课老师更要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维系良好学习状态。做好课堂整体气氛把控,要抓住两大重点。
一、调动情绪
想让一节课堂有趣生动,首先老师要控制好自身情绪态度,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正面的语言激励,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听觉舒适感,一旦有个好的开头,那么结局都不会太差。
如果老师一进教室门,就耷拉着脸,眼神凶巴巴的,学生会立即捕捉到这一细节,继而变得紧张不安;情绪焦虑,精神紧绷,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会使学生变得惧怕和不接受这个老师。
我们都知道,孩子喜欢老师,是有助于他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,并使该学科的成绩不断提高;孩子不喜欢老师,就会导致他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,致使该学科的成绩不断下降。
这是一个或良性或恶性地循环过程,师生关系影响教学成效,没有师生关系的改善就很难有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。
有句话说的好,你能调动情绪,就能调动一切。
二、延伸广度
一节课,要有深度,也就是授课本源,是指教授学生新知识。
一节好课,更要有广度,涉及知识面不局限于我们今天讲的一点,延伸出来的就是课程资源。
会讲课的老师可以不具备最优秀老师的全部素质,但需具备多方面知识文化储备。根据实际的教学场景出发,引发出相关学习资源,令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更强大,启发学生更多学习兴趣。
正如叶圣陶说,教师之为教,不在全盘授予,而在相机诱导。
我们必须明白老师教授的是课程是资源,想要让自己的课程更有特色,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的功底和阅历资源基础上的。只有不断充实自己,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,延伸课程广度,才能在课堂调节方面灵活、自如。
第二个突破口:故事带入
亚里斯多德说:“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”。
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往往来源于一个小问题,一个小惊讶!
而制造这些“小问题”和“小惊讶”,就需要老师花费一些“小心思”啦。
下面,给大家就几个简单小知识点抛出几个小案例:
1、讲“抛物线”知识点时,可以引出《愤怒的小鸟》,学生们都玩过的游戏为带入。我们都玩这款游戏,让学生想象,手指划到什么位置小鸟可以准确无误地打到猴子?手指需要多大的力量才可以恰好落在想落的位置上?通过这个游戏,还能引发力和自由落体结合在一起后的综合效果,这就涉及到更多科目的学习资源开发。
老师运用游戏来改变课堂的单一授课模式,让课程变得有趣,优化教学模式,同时构建了高效课堂。
2、学习“压强”知识点时,引课的内容也很多,如果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,爬雪山、过草地时,为什么用扁担当滑板就不会不陷到深雪里?为什么用较大的板铺放在必经的沼泽草地上,就能顺利通过?作为引课材料就很好,给学生一个悬念,使学生集中思想认真地听完这一课。
以情景导入的方式授课,能快速将知识点做好铺垫,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,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,从而顺着学生的思索、认知来教授知识点,让一节课变得充满灵气。
因为教学面对的是人,所以老师要努力尝试打破传统,用“多元化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,采用有特色的授课方式,有效触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,让课堂在变化中收获教与学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“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,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”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。
第三个突破口:引发兴趣
周国平老师在《我心目中的好教师》一文中写道“讲究教学艺术,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”。
要达到这样的效果,就需要老师做足备课功课,循序渐渐激起学生的兴趣,让学生天赋、洞察力聚焦在所学知识点上。
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习,愿意深挖研究,培养兴趣很关键。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。
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,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。作为老师,在课堂上,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索奥秘,把课堂变得像游戏一样具有趣味性,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,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,自愿去寻找答案,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。
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:教师上好一堂课要作毕生的准备。
精品推荐:
强烈推荐|小学至高中各科名师优质课/微课学习精选集锦,果断收藏!(人手一份)
小初高分享|小学初中高中各科超详细全册知识点归纳(打印版),教学必备值得收藏!
声明
采编自网络,中一教师园地整理,仅作教学交流学习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